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海自然博物馆——这座启蒙、影响了好几代市民的知识殿堂,2015年初夏终于有了量身定制的新处所。新馆无比高贵地躺卧在静安雕塑公园内。远望,在众多花木、雕塑的环抱中,矗立着鹦鹉螺形状的建筑。近看,乳白色的镂空幕墙,像片巨大的细胞核壁簇拥着鹦鹉螺盘旋而上。其寓意为:“城市绿螺,以人为本;自然遗产,倾心守护;人类进化,冉冉升起”,演绎了“自然·人·和谐”的主题。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那时先后由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在上海创建了“上海博物院”,(后更名为震旦博物院)。它们都是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的,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1857年,以裨治文(E.C.Bridgman)为首的外侨成立了“上海文理学会”,后更名简称“亚洲文会”。文会最初居无定所,直到1868年才选址于圆明园路5号(今虎丘路20号)。亚洲文会创办的重要目的是对近代中国全方位地调查研究,筹建博物院是其主要目标之一。1874年3月25日,亚洲文会博物馆即“上海博物院”正式成立,并按照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学科构架,设立了包括植物学、地质学与贝壳学、爬虫学与动物学、鱼类学、鸟类学为主的七大部门,对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开展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考察、采集和研究。1933年初,由上海各界中外人士捐助的亚洲文会五层新楼在原址拔地而起,标志着亚洲文会博物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经过多年的积累,博物院不但收藏了数万件动植物标本,成为远东地区收藏最丰富的著名博物馆之一,还集聚了不少长期从事中国自然研究的中外专家和权威。近现代中国一些著名学者,如蔡元培、胡适、林语堂、,这使文会成为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亚洲文会博物馆还是我国最早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博物馆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博物馆每天都免费向公众开放,节假日照常,除了展示实物标本,还举办各类自然知识讲座,这对上海社会尤其是普通民众的影响举足轻重。它传播了西方公益文明和博物馆学知识,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难能可贵。




“震旦博物院”
.M.Heude)于1868年创立,基本不对外开放,主要供自然科学研究所用。上世纪30年代初,迁入吕班路(今重庆南路223号)新院舍,拨归教会学校震旦大学管理,更名为“震旦博物院”,并对社会全部开放。博物院收藏有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动植物标本6万多件,其标本之富在当时堪称“远东第一”,收藏的哺乳动物头骨标本数量,至今仍被认为是亚洲之最。


这些近代最初由欧洲人在上海创建、后经由几代中国博物馆人默默耕耘奋斗的自然史博物馆,为日后新中国研究、展示、陈列人文自然博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一个包括动、植、矿三方面的自然历史博物院。经过漫长的筹建阶段,1958年迁入延安东路260号,1959年12月18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式命名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坐北朝南的6层英国古典风格建筑,承载起收藏自然遗产、展示人类社会进化文明的重要功能和传授使命。人们一次次近距离地亲密接触各类生物标本,叹为观止的恐龙、古尸,各种逼真的动植物标本,勾起了无数参观者的兴趣和记忆。这里被誉为“荡涤心灵的圣殿”。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从破土动工到落成,历经5年。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馆藏的珍宝鹦鹉螺壳体。这是一座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博物馆,分为地上3层,地下2层,展览、教育、服务面积达32200多平方米。展览突破传统、单一的陈列模式,引入了最新的展示理念,依托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借助高科技,营造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观展氛围。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展示的11000多件精美标本和模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进入展馆,沿着蜿蜒的“生命长河”行走,仿佛穿越历史的尘埃,棘龙、猛犸象、蛇颈龙、雕齿兽、鲸鲨、阴沉木、硅化木……时空在那刻变得重叠交错,满眼尽是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展现了生命的演化和人类文明的沧桑变迁。




目前,新馆拥有近29万件藏品,位居国内自然博物馆馆藏前列。收藏有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标本代表:1870年采集的褐翅鸦鹃;曾是核心展品之一的长须鲸骨架;记录上海城市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大杜鹃和松江四鳃鲈鱼;上海自然博物馆植物专家研究发现的新物种——小叶蓝丁香;曾首次走出国门巡展的主要展品——马门溪龙;5亿年进化历史的见证——鹦鹉螺活化石。这些镇馆之宝都近距离地展示在观众的面前。





除了实体博物陈列,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还拥有一套以导览和教学为主要功能的网上博物馆系统,包括网站、APP、微信3大应用模块,让参观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自然爱好者以更深度、更便捷地获得科普知识。


如今,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几乎每天被参观者簇拥,成了名副其实的上海新地标。


选自《红蔓》杂志2017年第二期
《红蔓》杂志为双月刊,中英双语,设计时尚,是一本全方位聚焦海派文化的杂志,邮发代码4-905,中国邮政网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微信号:hmt-artron


《红蔓》杂志编辑部地址:上海镇宁路九号九尊大厦九楼

电话:021-62255812

扫描《红蔓》二维码加关注

或长按二维码来识别


官方微店
欢迎关注“红蔓杂志官方微店”!点击下方“阅读原”可直接购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