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校学费将上涨,来看看有没有你们!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导读

据新京报报道,江西与广东已确定今年高校执行新学费标准,内蒙古和海南已召开听证会并通过高校调价方案。华南理工大学率先于7月8日公布最新学费标准:文科专业每年6060元,理工科专业每年6850元,分别涨1500元和1690元。


2014年,天津、浙江、江苏等10余省份相继调整公办高校学费。时隔两年,或迎来新一轮高校学费涨价。







怎么涨?多省份调整高校学费标准





近日,广东省公布《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决定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调整后的学费标准自2016年秋季新学年开始执行。

 

根据调费决定,本次学费标准增幅为20.2%。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调整为5510元,理工外语体育类专业6230元,医学类专业6960元。同时,高水平建设大学和建设学科的学费标准在具有博士授予权本科院校学费标准的基础上再上浮10%。

 

除了广东,江西省在今年5月份也公布了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调整方案。海南内蒙古也已就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召开了听证会。

 

其中,江西省根据不同专业办学成本差异,明确每生每学年本科学费具体标准为:文科(文史哲)类专业3650元;文科(经管法外)类专业3880元;理工(I)类专业4120元;理工(II)体育类专业4350元;医学类专业4350元;艺术类专业8000元;农林类专业3410元。从总体看,调整后江西省平均学费水平为4000元/生学年,比现行3910元/生学年的学费水平仅提高2.3%。


记者注意到,2012年,国家关于稳定学校收费标准的政策到期,此后部分省份启动了学校收费标准调整工作,并在2014年后迎来一个调整小高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天津、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宁夏、浙江、江西、广东等地调整了普通高校收费标准。

 






为啥涨?原有学费标准已执行十多年





提到学费上涨的原因,:“原有的学费标准已经执行十多年,学生培养、教育成本均大幅提高,高校已经入不敷出。”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表示,2012年至2014年,公办本科高校的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约为1.8万元,而现行的学费仅为3000余元,地方财政要承担1.5万元。

 

海南省教育厅表示,在执行现行学费标准的14年间,物价指数不断增长,教职人员工资标准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海南高等学校的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支出等也在不断加大,生均培养成本已大幅提高。目前海南公办本科高校地方财政生均拨款,每年已经达到1.2万元以上。

 

广东省发改委也表明,之前执行的学费标准制定于2000年,已执行了16年,本次调整是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财政投入、物价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这几年高校学费涨声不断,“积重难返”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少高校在硬件建设方面提升很快,动辄有几千亩校园,几个实验室,但债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前几年有统计显示,我国高校负债超过2000亿元,现在我们估计可能会更高。”程方平表示。

 




多地强调学费涨幅“可承受”,保障贫困生上得起学





对于高校学费上调,教育培养成本攀升成为各地强调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学费的涨幅,各地也普遍强调考虑居民经济承受能力。

 

广东表示,统筹考虑学费标准调整对高等教育的支撑力和居民的承受力,以广东省“十三五”时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水平为参照,调费决定将原方案一学费标准增幅(约17%)提高至20.2%,但与原方案二学费标准增幅(约26%)相比,低了约5.8个百分点。

 

江西指出,经有关部门的成本监审,2014年江西省高校生均培养成本平均值为1.91万元/生年。此外,还充分考虑了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按基准学费标准4000元/生学年进行测算,学费占人均生产总值比重为11.5%,占当地居民家庭年收入比为8%,在城乡居民承受范围内。

 


记者注意到,《关于2015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对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进行全面监审,高校学费标准应严格按照不高于生均培养成本25%核定。

 

梳理可见,近几年来,各地在调整学校收费标准的同时,要求学校要从学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加大对学生的补助力度,保证不发生因为学费上涨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不了学的现象。

 

在今年已经发布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省份中,广东亦强调,学费标准提高后,要继续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读得起书。各高校每年确保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专项用于学生资助,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2016年底前,各高校勤工助学临时岗位薪酬标准提高到不低于12元/小时,有条件的高校提高至不低于18元/小时。

 




各地“涨声一片”,高校学费一般花在哪方面?





某部属高校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学费通常用在学校建设上,“为了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学校投入很大,比如教室投放多媒体,修缮学生公寓,购买实验室设备,以及贫困学子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等。”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对于学费的管理相当严格,公办高校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赚钱,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才是办学的出发点,“学生用学费来购买高校的教学服务,学费涨了,服务也会提高。”


 


但是,有专家指出,高校把所有办学经费平摊在学生身上核算,这个做法并不合理,应该明确哪些支出可以进入成本,政府、学校、学生等各方分担比例多少?这些应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核算。

 




怎么用?多地明确钱不能乱花要公示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高校办学成本增长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理论看,随着办学成本增加,高校学费当然有必要上涨,否则就很可能因学校办学经费不够,而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

 

 “但是,高校确定学费标准,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科学、透明核算高校的生均培育成本;二是结合人均可支配收入,明确规定受教育者分摊成本的比例。高校学费上涨遭遇质疑,就是因为这两方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熊丙奇说。

 

熊丙奇表示,“早在2006年,,,但到目前为止,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并没有向社会公布。各地在上涨学费的同时,虽然公布了当地有关部门测算的高校生均成本,但并不是具体到每所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

 

 “各地在测算生均成本时,是对目前所有办学开销的汇总,再平均到每个学生人头上,可这样的计算方法是有问题的,比如学校庞大的行政队伍开销,大量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开支,在核算生均成本时,这些开销应该剥离。”熊丙奇说到。



记者发现,广东省发改委对此次学费调价已经明确要求:“上调学费后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偿还学校历史债务,高校需公开使用明细账目,同时压缩三公经费,确保学费增加收入用于学生培养上。”

 

决定在高校全面实行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注明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执行时间、举报电话等内容,并通过校园网设立专栏提前向社会公示。同时强调,未列入清单或未落实提前公示要求的收费,学生有权予以拒付,并向价格、教育主管部门举报投诉。

 

熊丙奇表示,“清晰的核算流程、合理的分摊比例不仅能够能让学费涨价合情合理,也能有效地规范经费开支,降低办学成本。”

 

“高校可以引入第三方独立的专业机构进行核算,核算结果向师生和社会公开。另外,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受教育者分摊成本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20%。在2007年以前,我国受教育者分摊成本的比例远远高于25%。此次广东省确定的学费标准,计算下来也占到生均成本的22%。”熊丙奇说。

 




多地高校涨学费,学生和家长们怎么看?





对于学费涨价,一名报考华南理工大学的新生说,如果大家的学费上涨1000多元,可以改善宿舍和教学环境,提供更好的教学设备和实验环境,他是可以接受的。

 

 “提高这些学费,对于正常家庭来说,并没有太大的负担。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却增加了不小的负担。”一位学生家长认为,学校在涨学费的同时,对贫困学生的补助力度也应该加大。此外,住宿费、伙食费等也应该按现行标准执行,不能“捆绑”涨价。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也有学生家长对通过涨学费缓解高校财政压力的做法提出异议。

 

儿子正在南京某大学读书的老杨告诉记者,“把高校办学经费的压力平摊到每个学生头上是不合理的。高校教书育人是百年工程,不是简单的投入与产出,学生多交的学费在短期内也无法回报到学生头上。”

 

高校日常运行是否主要依靠学费、资金主要来自哪里?表示:“高校经济来源一般有学费、校办企业、国家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四个方面。”

 

 “对于部属院校或者重点大学来说,后三方来源非常充足,而对于普通大学来说,大多依赖学费和财政拨款。”王烽说。

 




旧标准执行10年,这次是否涨得有道理





事实上,早在2007年,,要求5年内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的相关标准。但到2013年,高校学费开始出现一轮“扎堆涨价”的热潮,广西、福建、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先后上调了高校学费,其中艺术类和医学类的学费涨价幅度较高,个别省份达到76.67%。

 

专家提出,按国际惯例,受教育者承担部分培养成本,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收取学费的问题在社会中一直是个敏感问题,应谨慎对待。


天津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物价在涨,大学生培养成本在上涨,提高学费看似在情理之中,但学费标准不能突破政策规定的“红线”。应形成一个科学的评判机制后再决定,要涨得有依据有道理。目前,有的高校培养成本没有详细的清单,学费支出监督机制缺失,致使学费收支成为一笔“糊涂账”。


 


 “从社会文化传承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多渠道开源节流,要比‘一涨了之’好得多。”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蕾说,不断上调学费,缓解了高校财政压力,但也可能导致优质生源的流失和办学目标的偏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大学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社会捐赠等三个主要渠道。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经费过于依赖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社会捐赠比重太低。


为实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国际上很多知名高校都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姿态。这些高校或者通过网络课程等技术创新,来降低生均教学成本,或者利用自身科研优势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或者通过校友、商业公司、社会的捐赠获得资金。


南昌工程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王锋认为,当前政府对高校的拨款机制没有区分教学质量,其实是一种新的大锅饭;在很多国家,获得社会捐赠的多少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学校长拉社会捐赠,无非是靠学校声誉和高素质的校友群体。

 

编辑/李阳 综合整理自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