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医道,行者无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来自市中心医院的讲述

百年前,医院首开遂宁西医先河;百年来,始终引领川中医学发展。

百年博济,砥砺前行。

十年前,医院位列全国500家大型综合医院之一;十年后,跻身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80强。

十年前,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起步晚、底子薄,研究生数量在全省三甲综合医院中排名落后;十年后,医院高学历(硕博)人才总量跃升全省同级医院之首,大器已成。

十年前,医院省级重点专科屈指可数;十年后,医院建成15个省级重点学、专科,领先省内同级医院。

十年前,医院教学水平有限;十年后,医院成为重庆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非直属教学医院,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十年前,医院的科研能力薄弱;十年后,医院不仅拿下2015年遂宁市科学进步奖近60%的奖项,更一举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收入囊中。

十年前,医院满足于偏居一隅、安分守成;十年后,凭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非凡的勇气和胆识,医院已走出蜀道天堑,走出国门,与西班牙特拉萨大学附属医院成为友好协作医院,开启了国际交流合作的大门,“全国一流、四川引领、西部先进、国际接轨”的发展愿景已见雏形,建成四川盆地区域乃至全国的区域性医学中心这一更宏大的发展目标正在启程。

……

百年发展之路,既艰辛曲折,又精彩纷呈。每一次前行,都离不开团队的精诚团结、互相支撑;每一次进步,都倾注和凝结了每一名员工的心血。

他们,用坚韧不拔和精诚团结的精神,将博济精神代代传承,是百年博济的最佳代言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讲述——


来自医院领军人物的讲述——   

十年磨一剑

方得寒梅香 

院长 陈拥军


十年破壁 后来居上

2005年,摆在刚刚上任的陈拥军面前的是一个走入发展瓶颈的医院,又恰逢全国公立医院民营化改制潮流。

“十年前,有民营企业想入资医院,引发全院上下的强烈不满与担忧。”说起刚上任时医院的境况,陈拥军至今记忆犹深,“当时,医院很弱小,也面临人才短缺、学科发展滞后、服务能力不高等等发展问题。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形势,必须让医院真正强大起来。”

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向前;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团结一心。

对于这座屹立川中百年的医院,陈拥军始终坚信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迈过所有难关。

“当时医院发展最根本的匮乏是人才的缺乏。”他告诉记者,当年医院的人才工作才刚刚起步,引进的高学历人才还不到10人。

上任不久,陈拥军便提出了“临床医生硕士化”的发展目标,一些人认为这在地市级医院不可能实现,更何况医院在省内同级医院中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人才引进本就十分困难。陈拥军回忆医院第一次去重庆招聘研究生的情形,说:“邀请了27人来,只有5人愿意留下,后来又陆续走了3个。”

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处处充满荆棘、坎坷。为了引进和留住人才,医院为硕士研究生们提供了很多优厚条件,一度引来不满,陈拥军力排众议,甚至在院周会上提出,“如果有硕士生因人际关系问题离开医院,所在科室科主任必须免职。”以此为这几名新进医生保驾护航。

人才的引进最先带来的是临床工作的突破,紧接着医院在教学、科研等领域也开始有了新的突破。但,正当一切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时,,。“面对这样的冲击,我们的员工没有抛弃医院,没有跨掉,而是紧紧团结在一起,与医院一同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时隔五年,但陈拥军依然感慨万千,“正是靠着这种坚韧、精诚的精神才让医院走到了今天。”

风雨之后终见彩虹,挺过最艰难的时刻,医院发展重新回到正轨,拿出了更亮丽的成绩单。然而,挑战并没有结束,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疗体系正在重新构建,公立医院正面临着新的考验。


第二次长征已启程

十年砥砺前行,一朝春华秋实。“今年,医院获得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班牙特拉萨大学医院正式结成了友好合作医院,在重庆非直属教学医院的评分中医院获分最高……”陈拥军兴致勃勃的向记者介绍医院近期的亮点工作,“这些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医院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来之不易。为了提升科研能力,医院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建立了全省地市州医院第一个基础实验室,并设立奖励资金鼓励职工开展科研工作;为了扩充门诊服务能力,医院行政办公区整体搬迁,将医院的黄金地段让了出来;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医院斥资数百万元打造医培中心……

每天一小步,未来一大步,正是十年来医院坚韧不拔的执著追求,才有了医院今天的辉煌与成绩。“没有终点的长征,永无止尽的攀登。”这是2005年,陈拥军在医院新年团拜会上说话。十年过去,医院思考的已经不再是如何做大做强,而是如何做实做精。

在他看来,一个强大的医院并不在于其规模,而在其内涵,更在其文化。他表示,“我们不再一味的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要以培养声名卓著的专家,促进高精尖技术,打造优质的服务和推行精精细化的管理来充实医院内涵,来实现区域医学中心的发展目标。为解决区域百姓疑难杂症、危急重症发挥核心作用,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做内外皆修的强者。”


来自青年骨干的讲述——  


给我一个平台

我还一份精彩

于春水(皮肤科主任、医学博士)



相对而言,医学博士于春水到医院的时间并不长,但对医院的发展体会却很深刻。

于春水告诉记者,遂宁市中心医院虽然是一家地市级医院,却打破了地市级的思维局限,而是以更加开阔的思维,一下跳上了国际舞台。他感叹道,“很多地市级医院对走出去是缺乏信心的,但(市中心)医院选择迎难而上精神和气魄难能可贵。”在他看来,医院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除了医院核心领导开阔的发展思维,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善待人才,让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

于春水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医院一位青年员工因为工作情绪低落,深夜10点给陈(拥军)院长发去一条短信,想要和他谈谈。在很多人看来,这条短信肯定石沉大海。没想到陈拥军还真的半夜就去和他聊了。“足见医院善待人才的决心。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医院上下拧成一股绳。”

皮肤科还是一个刚刚独立的科室,在省内并没有什么名气,科室内部人才也断层严重,发展的压力很大。来医院前,于春水希望医院能够给他提供一个平台。医院不仅为他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甚至告诉他说,“只要你有需要,院方都会全力扶持。”

“给我一个舞台,我还你一片精彩。在这里工作不必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舞台,相反,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对得起这个舞台。”于春水说。为了医院的这份信任和全力支持,自己愿意全力一搏,通过细分亚专业,设立亚专业带头人,通过内涵建设提升皮肤科地区影响力。


在鞭策中成长

吴涯昆(医学博士)

2006年,吴涯昆进入医院工作时,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本科毕业生。这十年,他在医院的支持和鼓励之下,他接连共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在今年一举拿下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十年,是吴涯昆蜕变成长的十年;这十年,也正是无数个“吴涯昆”蜕变成长,成就了今天医院。

吴涯昆清楚的记得,在肝胆外科轮转学习时,有天晚上快8点,他换完药回到办公室,本该空荡荡的肝胆外科办公室,却聚集着一大堆医生正讨论病情。当时他就被这种敬业精神、这种学术氛围深深感染,决心要加入这个团队。

年轻的吴涯昆在前辈的带领下,成长很快,但他还是发现自己比科室里经历过硕士、博士学习的同事在知识结构、专业思维能力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没有思想的外科医生就等同于匠人”,他最终还是下决心考取了重庆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在重庆读书的吴涯昆,每天查阅外文文献,学习PCR, Western-Blot等基本的实验技术,每天专研基因、蛋白和分子,每天没日没夜的和细胞、实验老鼠打交道……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重复,直至实验数据慢慢形成文章。吴涯昆回忆说,“十年前,科室科研基础薄弱,我要发表一篇中文文章都非常难。现在经过自己系统的再学习,近三四年便发表近10篇SCI论文。”吴涯昆说自己只是医院的一个个体,在科室,在医院还有很多像他一样不断努力的人。

肝胆外科曾经只是一个年轻的专业组,独立建科的第一个月,核定床位60张的肝胆外科仅有6名住院患者。当时陈(拥军)院长便鼓励科室说,“在学术上,只要是符合科学原则的都可以尝试。学科发展需要设备和人员,医院也会大力支持。”有了医院的支持,大家更是发愤图强,常常早出晚归,将绝大部分时间花在病人和临床工作上。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进步和付出,科室才能迅速的从一个专业组成长为省级重点专科。


身后永远有集体的支撑

邓学军(医学硕士、心血管中心二病区心内科主任)


2005年,邓学军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来到市中心医院,是医院较早引入的研究生之一。

“那些年,医院在很多方面都有阻碍,很多技术想要发展也非常困难。”邓学军回忆说,自己医院的时候,医院就已经有了冠状动脉造影这个技术,但业务一直没能拓展开来,有时甚至几个月只能做一两台。

2008年,医院将邓学军送去北京进修,对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改革之后,才开始有了起色。“因为缺乏信任m每一个新技术刚刚起步的时候都非常困难。”回忆起当年刚刚起步时的艰难情形,邓学军似乎依然历历在目。在最困难的时候,医院给了邓学军充分的信任,陈拥军、陈亮、张永恒等医院领导甚至主动把自己的亲人、朋友介绍来科室。“这种信任和支持,至今让我非常感动。”邓学军说,“起步尽管艰难,但医院从未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1例、10例、100例、1000例、5000例……截至目前,邓学军团队已经为超过8000名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破冰之旅尽管艰辛,但有了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便一定会成功。有了这样的基础,邓学军又和他的团队开始了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技术突破,今年又成功启动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学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来自退休职工的讲述——


发展让人兴奋

宋培钦(退休妇产科专家)


宋培钦是医院退休的妇产科专家,在医院奉献了她一生的努力和心血,对医院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

看着医院这十年来日新月异的改变,宋培钦打心底里为医院感到骄傲。她特意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医院院报《博济之声》,指着上面的一篇名为《跨越海峡的握手:遂宁市中心医院与西班牙特拉萨大学附属医院签署合作协议》的文章,兴奋的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看医院这两年发展的好好,都走出国门了。”

作为一名已经退休的妇产科专家,宋培钦尤其关注医院妇产科的发展。“真不错,医院的海扶技术也走出国门,为医院长脸了。”

除了近期的这些亮点,宋培钦也很留意医院的细节建设。“医院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错,比如门诊中午无午休制。以前以为中午不上班,好多农村来的患者都只有在医院干等。”尽管已近80岁高龄,但宋培钦的思维却依然很清晰,“还有医院打造的花园和风雨走廊,确实让医院环境大大改善,让人身在其中,心情都要愉快很多。”


点击标题  查看近期热点资讯
健康知识

主编:熊佳艳

执行主编:朵拉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