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里卖2元鲜榨豆浆,竟月入10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为什么定位高校?

这还要从为什么高校里的豆浆味道都很淡说起,因为豆浆要达到浓稠的口感,需要精准把握制作的时间和温度,这些细节如果做不好,就会有食物中毒的危险。因此,各大高校食堂为了保证安全,通常就会熬得比较淡,也导致口味不好。


如果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满足口味,就成了我的机会。


后来,“豆浆记忆”果然以浓稠的高品质豆浆得到学生的认可。虽然进驻的第一所高校——重庆大学,当年其食堂的豆浆只要3毛钱,但“豆浆记忆”2元的价格,还是没能阻挡络绎不绝的学生。


截至目前,“豆浆记忆”已覆盖重大、重师、理工大、重邮、川外、西南大学等50多所学校,为50万学生服务,业绩以每年2~3倍增长。中国有高校、高职、高中学生7000万人,市场潜力无限。




“豆浆记忆”在四川外国语大学


在高校站稳脚跟有多难

一个产品进军高校,的确在一定时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但人力、成本问题也是一个产品留在高校的一大难题。刘斌进军高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早餐本来就早,而制作豆浆的速度又比较慢,必须要凌晨4点就进店准备,洗豆子、挑选、熬制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起床后,喝到香浓的豆浆。


其次,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更多的高校店里只有1个营业员,熬制豆浆、收银、销售等店里的所有工作流程,全部落到一人身上。起得早,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枯燥。




由于工作辛苦,大多数店员干不了一个月,便主动辞职了。员工离职了,只好管理层们自己上阵,不能因为没人上班,耽误学生早餐和营养。不能老是这样,必须想个办法解决人员流失的问题。


后来,他想到一个既能提高店员收入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每月还能多卖出豆浆的方法:合伙人制。即,将学校店委托给经过各项考核的店员经营,根据当月的营业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享收益。当时,一线店员平均工资3000多,最高的接近1万;


那时候,在西南大学有位伙伴叫李命琴,店面生意被她经营的红红火火,为了卖出更多的豆浆,凌晨3点就进入食堂工作,因为天色太早,食堂是不开门的,她就偷偷爬窗户溜进去。


刘斌每次回忆起这些故事,心里总是很感动、很温暖。在他看来,小伙伴是和他是站在一条线上的,心是在一起的。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齐泰山移,大概说的就是像这样的故事。


9年坚持做好一杯豆浆

要说卖豆浆这种模式非常容易被负责,那么,刘斌如何保证一直取胜呢?这就要在产品上下功夫了。




首先,始终坚持鲜榨。


其次,在原料上,刘斌说,本来可以在重庆本地批发市场上选豆子,但他仍坚持每年跑到盛产大豆的黑龙江,进农户高价寻豆。“按平均30%的价差,一年的原料费就得多花20万。并且,储存上,重庆湿度较大,豆子们还得‘吹空调’。”刘斌说,自己掌握了产业链上的多方面,没有中间环节的成本,针对高校市场,从2007年卖价2元/杯后,就没有涨价。


另外,豆子的泡发、打磨、煮等,都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工序。


此外,在品牌树立方面,过去默默无闻的“豆浆记忆”开始走到台前。据“豆浆记忆”联合创始人宫腾飞介绍,通过高品质豆浆国饮的定位,杨丽萍、莫西子诗、徐小平等名人,都纷纷帮他们点赞。




现在,“豆浆记忆”主立足于重庆,已经有50多家店,再加上没有营业和开在四川、贵州的店,已经有70家店,今年的预计新增店面200家,营业额冲刺4000万。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78商机

微信号:qudaoshangji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