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丨到底该怎么培养?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作为研究长达三年,关涉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的权威成果,“核心素养”一经发布就引起社会巨大关注。有吐槽、有诠释、有补充……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无论如何,他们都在为“核心素养”最终落到教改实处排除干扰,理清思绪。




核心素养不核心,倒像综合素养



黄家骅 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各位看官无须为“核心素养”出台而欢欣鼓舞,紧接着肯定是一大堆口水,我第一个吐槽!


其一,称之为“核心”,我看更象是“综合”,核心者,应该是最关键之要点,什么都进,称之为“综合素养”更妥贴”;


其二,“人生底蕴”和“科学精神”这两条我在半年前就提过,我认为核心素养无非就是这两项,少一条不行,多一项多余,这次果然有这两项,但我认为应以“人文情怀”代替“人文底蕴”,底蕴只厚积不发挥,情怀是边学边做,人文内化于心而外化于形,更符合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因此,专家们的用词不当!


其三,“学会学习”不是核心素养,只能算是一种能力,专家们牛头不对马嘴;


其四,“健康生活”更不象是核心素养,是一种期望的生活壮态,不论男女老少、古今中外,莫不皆然,怎么能特指学生发展之“核心”、“素养”?


其五,“责任担当”己经包括在“人文情怀”中,情怀者必有风骨,自然有担当,所以,把人文底蕴改为人文情怀,就免去这一条了!


其六,“实践创新”,是“科学精神”的题中之意,科学精神要求实事求是,当然需要“实践”,科学精神还要求永无止境的探索,当然包括“创新,所以,这一条也没必要!



黄家骅


列位名家校长,容我狂妄一句,北师大现今没有高人了,历时半年,由校长董奇登场,隆重推出这6句24个字的“核心素养”内涵,让人感觉内容平淡、同义反复、互有重叠、立意肤浅,且语句浅易、文字粗糙、浅白简陋,完全不是大家之作,而是学识见解浅陋的一班人拼凑而成!这种句子我一晚上可以编好几套。


故此,请大家尽管吐槽,有路子的朋友,请把我的意见传到北师大!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



成尚荣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如果要对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从总体上作一概括的话,那就是,其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结构,具有方向性、理念性、价值性、落实性的召唤,因而它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其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的育人模式。其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深植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土壤中,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特点,两者融合、互动、支撑。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植根何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主动、积极回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召唤,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和深度反思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获得重要启示,紧贴中国学生发展的实际,从中国学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出发。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应如何彰显“中国”元素?


一、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

二、应主动、积极回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召唤。

三、应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和深度反思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获得重要启示。

四、应紧贴中国学生发展的实际,从中国学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出发。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特点何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提升与超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内涵界定上,能力与品格并重;在价值取向上,个人发展取向和社会发展取向二者融合、统一;在具体实施上,落实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中,落实在学科教学中。




1
在研究脉络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基于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坚守、提升与超越。核心素养的提出,决不是对素质教育的否定,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在方向上、理念上、在重点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紧密的关联性。核心素养命题不但没有切断历史,还给素质教育注入了新内涵、新机制、新动力。这是具有中国特点的。




2
在内涵界定上




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的内涵都有自己的界定,从总体上看,他们往往以“技能”或“能力”来呈现(当然,他们所提出的技能、能力与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能力还是有差异的)。而我们国家,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亦即不但重视能力,还重视品格,品格与能力同时成为核心素养的内涵。这一界定对核心素养价值与内涵的理解更完整。




3
在价值取向上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选择,有偏向于成功生活的,有偏向于终身学习的,也有偏向于个人发展的,还有采用综合性取向的。中国的价值取向非常鲜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就是既有个人发展取向,又有社会发展取向,而且二者是统一的、融合的。坚持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价值的统一、融合、互动,这正是中国的一种表达与追求。




4
在核心素养的结构上




不同的结构反映了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理解。我国专家组的研究,从核心素养的特性出发,形成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形成合理的结构,进而建构核心素养的内容,那就是:核心素养的自主性——自主发展维度、核心素养的社会性——社会参与维度、核心素养的文化性——文化学习、修炼维度。这三个维度建构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是完整的、合理的,用框架反映核心素养的特性,以特性来支撑框架。




5
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是虚空的,它必须落实,落实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中,也要落实在学科教学中。同时,学科育人的理念,也必然要求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以及所展开的教学过程,一定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核心素养。




6
在核心素养实施上




我国非常重视核心素养的实施。:以“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为基本原则,统筹各学段,统筹各学科,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统筹各教育力量,统筹各种阵地,“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基本确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进而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这是整体思考、复杂性思维范式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表达的生动体现。




学校表达: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对于核心素养,学校应当有自己的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中国表达相呼应,形成中国课改、教改的生动气象。而学校表达的主题,就是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比如清华附小的校本化表达是:天下情怀、身心健康、诚志于学、审美情趣、学会改变等。他们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从学校的文化历史传统出发,瞻望未来。


再如,“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是重庆巴蜀小学近一年多来一直思考、研究的问题,他们极有学习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又如,江苏吴江实验小学,三年多来,一直研究“学科关键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是他们研究框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个体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框架是完整的、合理的,而其中学科关键能力是他们的一个突破点,以学科关键能力带动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是可以有自己表达的。学校表达实质是学校的创造。我们需要这种研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