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乾隆缔造了一个“盛世”。可是,在这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隐藏的各种问题渐次浮现。历史作家张宏杰称之为《饥饿的盛世》。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张宏杰 著

    重庆出版社出版


张宏杰将通俗和学术结合得很好。书里提到一个故事:太后和乾隆聊天,提及顺天府一寺庙年久失修,乾隆当即满面笑容地应承下来,转过脸却严惩了太后身边传递消息的小太监。寥寥数百字,一可见乾隆情商,处理人际关系手腕之灵活;二可证乾隆齐家很有一套,侍太后至孝,但时刻提防后宫与外界的联系;三可窥乾隆为政手段:敲山震虎,趁机打压太监势力。张宏杰总结了威胁皇权的八种势力:敌国威胁、、权臣专政、太监擅权、后妃干政、外戚乱政、朋党之争、地方割据势力。这个故事就意在化解太监、后妃、外戚三股势力。


张宏杰说:“中国式皇权,一言以蔽之,就是剥削天下的权力,其自私性决定了它终日处于被觊觎和窥伺之中。”满清入关后一直很注意吸取历史教训,但虽经康熙、雍正之百般努力,八种势力仍暗流汹涌,直至乾隆时代,才在康雍两代的基础上,对内缜密阴柔地实现集权,对外积极主动地远伐攻击,最终乾纲独揽,文治武功收归一己。

   

张廷玉的遭遇是乾隆朝大臣的典型代表。张廷玉给乾隆的父祖卖了几十年的命,在乾隆即位后更是鞠躬尽瘁,为人小心谨慎。但乾隆对他仍是百般不放心,连他想致仕也不肯批准,最后更是抓着一点礼仪小错,在上谕中公开呵斥这位年老功高的大臣。乾隆如此极端地对待自己以前的老师,一方面是出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例,要摆脱父亲统治时期残存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想粉碎张派的势力。在漫长的帝王生涯中,乾隆一直对于臣属的派系活动保持警惕。然而到了晚年,他也难免颟顸塞听、贪图享乐,,所谓乾隆盛世徒留“金玉其外”,清朝之颓势一去千里。

   

乾隆十三年是统治风格剧变的一个分水岭。乾隆借“孝贤皇后之殇”大做文章,以礼仪不周、哀悼不诚为借口大肆清洗。朝廷气氛变得格外紧张。谁应该告发谁?后果又会如何?乾隆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酷。、祖宗之制和天下秩序展开,而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皇权。这些事件的背景是对思想的清剿,对官僚的控制,对民众的恐怖施压。马基雅维利说:“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但它的日常运行又离不开官僚机构,后者势必要分权,这又是君主难以容忍的。专制和常规权力反复经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到了乾隆朝便以这种格外暴烈的形式表现出来。乾隆要在正常环境里集中权力、让清朝统治最终深入民心有很多困难,,他极容易地为自己创造了条件,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皆归因于君主制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特点。

   

张宏杰的视野宽广。本书并不终结于乾隆离世。此后还有《鸦片战争的种子》和《烈日余晖》两章探讨后乾隆时代的中国,以及西方人眼中的乾隆和清朝。我想起美国史学家欧立德的《乾隆帝》,该书开头说:“让时光回到1735年。”从雍正驾崩后权力的转移掀开乾隆朝的序幕。对照《饥饿的盛世》,不能不让人感慨:从乾隆登基直至乾隆驾崩,1736-1799年,漫长的18世纪——世界历史独一无二的“革命时代”,当西方世界日新月异、天翻地覆之时,曾经远远领先世界文明的中国,这时候都在做些什么呢?这也让我想起孔飞力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里论述的,,超越了大清帝国国家机制和资源,以及相关统治及危机处理手段的能力之所及。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繁华易憔悴,盛世藏衰微。乾隆制造了一场烟花迷梦,而中国人喜欢耽溺于盛世美景。而历经这一场场疼痛,我们多多少少要学会思考,保持清醒的理性。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8月23日北京日报阅读版

原题为:《繁华易憔悴,盛世藏衰微




古都热风老广场


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

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



北京日报副刊部出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