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琴弹丨酉阳土司冉兴邦与土家族地区汉文化的传播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精烹酉阳文

细品古州新味

 



酉阳杂煮

微信号:yyzazhu

QQ  群:酉阳作家群 211255002

主  办:酉阳自治县作家协会 


阿力,本名李伟,龙潭枣木人,酉阳作协会员。



 冉兴邦与土家族地区汉文化的传播

■阿力

,因时因势而有不同。宋代囿于有限的国力,不能够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较为有效的治理,采取羁縻政策,以土治土,“树其酋长,使之镇抚,始终蛮夷适之”;元代由于土司制度处于草创阶段,政府对土家族地区的有效统治也很有限度;到明朝,。明政府认为,要有效地治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除进行军事威慑、严格管理外,实施汉文化的儒化教育十分重要。即通过对少数民族进行儒家思想的教化,使其“知君臣之礼”,。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溪峒蛮獠杂处,其人不知礼义,顺之则服,逆之则叛,未不轻动。……日渐教化,数年后可为良民。”于是,明政府决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学校,传播儒学。在洪武二年(1369年),政府发布《命郡县立学校诏》,要求天下州府县皆立儒学。朱元璋还认为,“边夷土官,皆世袭其职,鲜知礼义,治之则激,纵之则玩,不预教之,何能由化?”于是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下令:“诸土司皆立学校”,并要求:“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革顽冥。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在这一政策下,由于学习汉文化是土司承袭其位的先决条件,土司区掀起了一股汉文化学习的高潮。而在当时整个土家族地区,最早建立学校的土司就是酉阳土司,时任宣抚就是冉兴邦。


冉兴邦系酉阳第十二任土司,清《冉氏家谱·兴邦公传》云:“公讳兴邦,应仁公之子,有文武才。洪武二十七年袭职,即以其年朝于京师,时酉属四川都司,朝命改隶渝州。”《明史·土官传》亦记:“酉阳宣抚冉兴邦以袭职来朝,命改隶渝州。”在冉氏历代土官、土司中,冉兴邦其人素有大志,极具开拓革新精神。比如冉兴邦在袭酉阳宣抚司职后,认为原土司衙门所在地铜鼓潭地理环境太差,不利城市拓展,决定迁土司衙门于忠孝坝(今酉阳县城),在忠孝坝大兴土木,仿紫禁城模式建造土司城,新修的衙院,占地数十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川、黔、湘、鄂边区土司衙门之最。其后随着清雍正十三年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古城慢慢荒废没落。抗战时期修建川湘公路(现319国道),因工期紧逼,公路便从荒废的古城中穿境而过。由此,这座有近千年历史的酉州古城,彻底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了。如今的酉州古城,是2010年酉阳县城入城公路改造后,按照“民族映像、文化缩影”主题,在古城故址和319国道废弃的公路上复建起来的“古城”,包括八部大王庙、土司城、西秦会馆、土家图腾墙、土家傩戏楼、织女楼等原汁原味、全面系统展示酉州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土司文化、土家文化的吊脚楼房屋。此为后话。

冉兴邦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袭职,距朝廷颁布建立学校的法令十年之后,于永乐四年(1406年)上疏朝廷,“奏请建立学校如州县例。上允其奏,颁学印一,设教授一,子弟入学者同汉州府县科举,并岁贡登仕。”学校如其他州府县,以儒学为重点,在得到朝廷同意后,于次年“遣部长龚俊等贡方物,并谢立儒学恩”,翌年,“永乐六年(1408年)夏四月,甲辰,设四川重庆府卫酉阳宣抚司儒学”。酉阳宣抚司学除教育本司子弟外,也接受其他土家族地区土司子弟来此求学。如湖南保靖、永顺土司子弟就曾来此学习,《保靖司家谱》载,“彭象乾寄学于酉阳司学”。本族子弟,仅儒学一项,即有《冉氏家谱·瑄公传》记载“瑄公……少好儒业。……时以田祐恭拟焉”;《冉氏家谱·月坡公传》记载月坡公“幼英敏,志意不凡,公表公器之,择硕儒为之师友,数年学日进,通经义,能文章” ;《冉氏家谱·海门公传》记载海门公“公幼而徇齐,弱冠补司学弟子员,穷经笃志,有儒士风。袭职之初,首建黉序,立先圣庙堂,令族中子弟皆入学读书,其好文治也如此,而武功震叠又如彼”;《冉氏家谱·大生公传》记载天育公“幼业儒,精文翰,补司学选贡。援辽之役,身在行间,以功荫游击职”。清《冉氏家谱》总撰、酉阳冉氏三十二裔孙冉崇文对此赞赏有加:“酉僻陋在夷,且数千年,至是而始设学焉,此公之大德,酉人士又当数千户祝无忘者也。”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也对其不吝褒奖:“永乐中,建立学校,俾渐华习。三年入觐。十年大造,略比诸郡县。”

酉阳宣抚司学的建立对土家族地区影响甚大,许多土司纷纷仿效其做法,呈书朝廷要求建立学校。如明朝崇祯年间,湖广卯洞土司向洞庭慕名考察了酉阳司学,对其设学舍,招人伴读以培养人才的做法极为赞同,回卯洞司后,即发布文告,另“广修学舍”,于“司内新江等十余处,设立学校”,“召官民子弟,延师伴读”。对于学生如何参加科举考试,也仿照酉阳司学,“司内虽无学额,本司自可移文,暂送荆州附考,俟文风日盛,即行援酉阳之例,请设学额。”再如邻近的石柱土司,道光《补辑石柱厅志·土司志》记载:“(马)宗大承袭,值我朝偃武修文之时,乃建学校,延师儒,教子姓及民间俊秀,文风日起。子光裕、犹子光裁、孙孔昭皆善书能诗,兼工图章琴棋,秉家训也。”《明熹宗实录》则说:“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湖广五寨蛮夷长官司伍里洞民田应升等奏:……因于天启三年,具状告赴通政司,蒙准送礼部看详,行令抚按,会议妥确,窃见酉阳、马喇俱皆土司,建学事例相同,况不费公帑,不扰民间、官吏,师生无容另议。惟乞速颁印信,庶文教兴,而夷风美矣。章下礼部。”

酉阳宣抚司学的首倡及其后土家族土司司学的纷纷建立,对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培养了一批人才,提高了土家人的文化素质。新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的产生,受教育途径的增多,使土家人能够更为广泛地学习汉文化。通过对汉文化积极有效地学习,土家地区的土司已不是赳赳武夫,而是“兼有文武之资”的土家族知识分子;二是促进了土家族文化的繁荣。通过儒学教育造就产生的土家族知识分子,在文学艺木等多领域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异彩纷呈、各有优胜,既继承了汉民族诗文的传统风格,又有土家民族区域特色,不仅丰富了土家文化的内容,也标志着土家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三是巩固了政府在土司区的统治地位。通过儒学教育,,不仅及时贡赋,更服从征调,对于王朝加强土司区的控制更为有效,对清代和平实施改土归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编辑 Mr.吴一VX+yemegege

平台专营酉阳作家、酉阳题材稿件
欢迎选用稿、转载分享、点评建议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