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债”毁了多少节日的美好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新春佳节,万家盼团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雷望红的姨妈,却不“敢”回老家,而是“躲”在打工地福建过年。再三追问才明白,“春节回家至少要送出1万元礼金,不回来是怕送人情。

  

春节,既是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也是部分人被愈演愈烈的“人情债”搅得“闹心”不已的时刻。谓之“闹心”,是因为笔者相信,绝大多数国人都会有过因“人情债”送礼而发愁的时候。送礼的愁,是因为“尺度”不好拿捏。送少了怕人家笑话,反而适得其反,但是送多了又担心自己吃不消。而收礼的愁,则是因为收完还得想法子送回去。而且不但要送回去,还必须送得让人“满意”才行,否则,彼此间的人情就会因此而淡了。要不怎么会叫个“礼尚往来”呢?

  

国人注重人情世故,且好“礼”成风,年节尤甚。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草根大众,大多难逃此“劫”。因为将个体的人紧密连接到一起的是情,而在诸多表达“情”的方式当中又大多离不开一个“礼”字。

  

“礼多人不怪”,这是中国的一句俗语。虽然这里的“礼”绝不单单指的就是送礼,还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礼仪、礼节。但是,又有谁能够否认,国人表达礼节的最常用方式不是送礼呢?而且在现实中,到底又有多少节日的美好就毁在“礼尚往来”这种愈演愈烈的“人情债”之中?

  

经过许多年来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其实笔者早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因“礼多”而产生的“重压”。这种压力不光是来自金钱上的花销太大,还有来自思想上的困惑与无奈。因为谁也没有勇气彻底拒绝“礼尚往来”这种已经积淀了数千年的文明礼仪,除非你有足够的勇气封闭或者逃离。就像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雷望红的姨妈那样,宁可选择“孤独”也不“敢”回到老家去过年。

  

当然,更多的国人是不会被春节的“人情债”阻挡住回家过年的脚步的。不过,他们是否能够真正充分体味到那种亲人团聚后的幸福与快乐可就说不准了。据重庆晚报2月3日报道,来自重庆市九龙坡区的白领小霖夫妻,这个鸡年春节过得就十分不爽。因为刚刚结婚的小两口辛辛苦苦一年才攒下了三万元钱,本来是留给自己装修新房用的,却不想回家过年这么短短几天时间便“走人情”“送礼”了将近一半。最后实在吃不消了,他们只得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去见亲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就怕送礼不均匀,得罪人。要是全部都送礼,2万块都不够送。”

  

相比之下,笔者今年倒是因为没有回老家过年而省下了不少用来送“人情”的礼钱。不过,送礼钱是省了,却也将一家三口往返路费总额的大约一半以微信红包的方式发给了几个“精明”的晚辈们。人家先给你发来了6.66元或者8.88元的拜年红包,作为长辈,你好意思不给回个十倍二十倍的红包?谁让咱中国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偏就喜好个“人情”,爱讲究个“礼尚往来”呢?


回复以下关键词看往期精彩内容


评论大赛︱评论之星︱大赛︱大学生群我要投稿︱乔任梁︱郭德纲︱曹云金︱王宝强︱傅园慧︱评论女神︱评论男神︱红辣椒︱红辣椒评论︱红网评论︱屠呦呦︱诺贝尔奖︱时评之道︱时评︱研讨会︱时评研讨会︱佳作评选︱杂文︱评论员︱评论媛︱女作者︱女评论员︱时评家︱评论家︱杨国炜︱老鄢︱︱曹林︱评委︱佳作︱Baby︱杨颖︱投稿︱信箱︱文联主席︱熊艾春︱王兆山︱王言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