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子学吃饭》之七:入乡随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编者按

时下流行的养生保健理论,虽道家、佛家、阴阳家、杂家、医家等家派杂陈,而儒家的养生保健学说却付之阙如,似乎给人以错觉,儒家文化体系中,并无养生保健方面的建树。为填补儒家文化在这方面原本并不存在的空白,至圣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阳明宇先生,日前对儒家饮食文化予以了整体发掘,并以《向孔子学吃饭》为题,对将养生保健的聚焦点锁定在饮食上的儒家饮食文化,分单元进行了系统阐述,现连载发表,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

入乡随俗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果要将饮食归类,我想应该归入风土人情类才合适。饮食具有地域特征,正是因为地域特征,才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与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饮食及其习惯,才有水土不服之一说。孔子的“不得其酱,不食”与“不撤姜食,不多食”的饮食习惯,是齐鲁饮食的突出特色。“酱”是构成鲁菜系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佐料与调料。在齐鲁大地,可以这么说,你找不出没有酱、不食酱的人家,餐桌上离开了酱,就不成其为山东人。孔子的“不得其酱,不食”,不仅仅只是在饮食习惯上打上了山东人的烙印,更是儒家饮食文化对实现饮食养生保健功能必须溶入区域饮食元素的强调。从根本上讲,离开了饮食的区域性,想建立起没有区域界限、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饮食文化,以及饮食养生保健学,那只能是不懂饮食的饮食专家们在做春秋大梦。儒家文化以其立论的严谨与论点的科学为世人所折服,她不求齐全,只求最好,你可以没看见她,但一旦关注到了她,便一定会认可她,喜欢她,由“知之”而“好之”, 由“好之”而“乐之”。过去对于儒家饮食文化很少有人注意到,甚至说到儒家也有饮食文化,都会以为是在哗众取宠,难以置信。甚至还会招致以儒学权威自居的一些学者的非议。但是,不承认并不等于不存在,只要一揭示,她便是经典。譬如:实现饮食养生保健功能必须溶入区域饮食元素,便是言人所未言,见人说未见。讲饮食养生保健,如果不能立足于饮食者所生活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就解释不清山东人为什么喜食酱、山西人为什么喜食醋、江浙人为什么喜食甜、湖南人为什么喜食辣、广东人为什么排斥腌制品与腊味、重庆人为什么偏爱麻辣烫、东北人为什么钟情于乱炖,如此等等,只有儒家的饮食文化揭示出了区域饮食元素的个性,这些为什么才迎刃而解。


“不撤姜食,不多食”这七个字,自汉代以降,可以说全部解读均属牵强附会。为什么?因为“不撤姜食,不多食”怎么读怎么别扭。撤不撤姜食,与多食少食究竟存在怎样的必然联系?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得弄明白我们应当怎样读圣贤书。我并不怀疑圣贤留下的文字字字珠玑,但却质疑在传承中母本或许存在着个别错字的问题。如果我们读圣贤书连起码的质疑都不敢有,那么,在传承中便不可避免地会犯下以讹传讹、甚至是鲁鱼亥豕的错误。明确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审视“不撤姜食,不多食”,假设这七个字是“不撒姜蒜,不多食”之误,是否能够成立?我所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姜与蒜是山东人制作膳食的必备佐料,山东人喜欢杀菌解毒的姜蒜,菜肴里不撒点姜蒜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相信孔子这个山东人也不例外;儒家文化没有北传不食辛辣的禁忌,孔子不可能有不食姜蒜的饮食忌讳。而且即便有这方面的饮食忌讳,姜食摆在桌上,你不吃还有家人吃,干吗要撤?而且既然撤了,想吃也没有的吃,又何从做到不多食?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撤”为“撒”之误,“姜食”为“姜蒜”之误,结合山东地域饮食习惯,对《论语》中“不撤姜食,不多食”予以“不撒姜蒜,不多食”的校正,我认为这是对圣贤及经典最好的尊重。






往期回顾:

《向孔子学吃饭》之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向孔子学吃饭》之二:劣质、变质,不食

《向孔子学吃饭》之三:色恶,臭恶,不食

《向孔子学吃饭》之四:失饪,不食

《向孔子学吃饭》之五:不时,不食

《向孔子学吃饭》之六:割不正,不食









关于至圣孔子基金会:

至圣孔子基金会,是由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作为主发起人并亲任会长。

孔垂长是是历代衍圣公的正宗传人,是儒家文化在当代的重要象征,在社会上有当代衍圣公之称。衍圣公是宋朝以来历代皇帝对孔子嫡传后人的封爵,1935年民国政府将当时的衍圣公孔德成先生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200810月孔德成先生在台北逝世后,长孙孔垂长于2009之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并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

至圣孔子基金会将秉承至圣孔子的教诲,恪守衍圣公家族几千年道德人家的行为准则和基金会活动的公益性原则,以正为形、以礼为制、以纳为势、以和为用,建造社会公益平台,海纳社会各方资源,支持和参与儒家文化的有关活动,继承、创新并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为实现儒家理想、推动世界大同进程贡献力量。


订阅/合作/投稿

微信 / 微博:至圣孔子基金会

联系邮箱:chineseconfucius@126.com

请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