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不讲逻辑的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最近看到哲学家王东岳先生在混沌研习社的一个演讲,是讲西方哲学的。他说:


  • 我们的知识,并不来自于我们的经验。经验只向我们提供杂乱无章的素材,而知识来自于对这些素材的逻辑重构。因此,不要寻求无边的博学,而要寻求思想的整顿,这才是知识力量的源泉。


  • 博学绝不代表真理。永远不要无穷无尽地搜罗素材,不要寻求无边的博学,而要寻求思想的整顿,这才是获得知识力量的源泉。


  • 同样送给我们在场的每一位,不要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中寻求长进,而是在有限经验的思想整理中,获取知识的力量。这才是思想的力量。


读罢掩卷长思,深有同感。有的朋友在某方面浸淫多年,经验非常丰富,但始终停留在“术”的层面,没有上升到“道”的高度;有的朋友非常博学,知识面很广,但没有变成自己的思想,成了书橱;某些群体喜欢在网上跟人辩论,但完全不讲道理,最后变成了谩骂和狂喷……


“有知识,无文化”和“有经验,无智慧”的背后,其实都是逻辑的缺失。培根他老人家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这里面隐含了一个前提:经得起逻辑检验的才是,否则就是渣渣。


狭义的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的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说得通俗一点,逻辑就是事物的因果规律。


我的理解,所谓逻辑就是通过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把知识和经验变成思想。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其实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人类的科学也一样。科学是逻辑之子,逻辑是科学他妈,没有逻辑就没有科学,也没有人类的理性和智慧,知识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素材,经验再多也只是量的积累。科学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逻辑推演的过程,先通过计算进行推理和假设,然后再通过观测、实验寻找证据,这就是科学界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逻辑还是科学的先遣队。科学还没有抵达的地方,逻辑可以先抵达,也就是说,逻辑可以跑在科学的前面。人类的感官系统也好,心智模式也好,都是在四维时空里进化的结果,是建立在四维时空这个大背景下的,但逻辑能帮助我们跨越时空和维度的障碍。


科学就像一个“框”,由逻辑和实验编织而成。科学进步的过程,也是理论不断升级迭代、“框”不断变大、人类认知边界不断开疆拓土的过程。M理论是目前人类科学最大的框,能把四种基本粒子和作用力(电磁力、弱力、强力、引力)、五种弦理论和十一维时空全部装进去,并能够调和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所以被称为大一统理论和终极理论。霍金在哲学著作《大设计》中指出,M理论是解释宇宙本原的终极理论,并可能是爱因斯坦穷极一生所追寻的统一场理论的最终答案。



M理论是科学家们在已有的科学基础之上进行逻辑推演的结果,人类现有科学还无法证实。也就是说,M理论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实验得来的,因为目前人类还不具备实验所需的巨大能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科学发展和进步的程度,就是人类掌握能量的程度。人类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能量是成正比的,人类掌握的能量越大,能力就越大。原始社会,人们只能靠双手,能量是非常小的;后来学会了使用工具,能量又大了一丢丢;后来发明了蒸汽机,人类掌握的能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电的发明,使人类掌握的能量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核能的开发和应用,人类掌握的能量足以毁灭整个地球。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我们所处的四维时空宇宙中,光速是无法超越的,所以按照传统理论和常规办法,大尺度的星际旅行和时空穿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按照M理论,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但必须有相当大的能量才能扭曲时空或穿越虫洞、黑洞,而目前人类还没有掌握这么大的能量。虽然这辈子我怕是看不到了,但我相信未来人类一定能实现——前提是人类不先把自己给灭了。


由于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四维时空,所以人类的科学也是建立在四维时空的框架里的。但是按照M理论,时空远远不止四维,而是多达十一维。宇宙也不止我们所在的四维时空宇宙一个,还有六维时空宇宙,甚至还有无数个平行宇宙。


虽然M理论听起来非常科幻,也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但一些科学家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它是精密计算的结果,是符合逻辑的,虽然它并不完美。M理论之所以被科学界广泛认可,是因为它是在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海森堡等顶级前辈科学家的理论基础上,由一帮科学界大牛提出来并不断完善的,而他们都是这个星球上最智慧的大脑。


然而一般人的逻辑是“所见即所得”,看不见、听不到或无法感知的就是不存在的。但众所周知,人类的感知和认知都是有局限的。


人的肉身相当于硬件系统,感官相当于传感系统,大脑相当于中央处理器,逻辑则相当于一个人的操作系统和“算法”。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形状等,实际上是物体表面光的反射,光是由于电磁波而形成的。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00纳米之间(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紫外线的光波(短于400纳米)与红外线的光波(长于700纳米),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同样,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只是不同频率的声波而已。人类听力所能感受到的频率,大约介于20-20000赫兹之间,超过20000赫兹(称超声波)或低于20赫兹(称次声波),人耳也是听不见的。只有极少数大修行者能够通过修炼能够接收到,即所说的“天眼通”和“天耳通”。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感官系统与外界进行联系和沟通。五官就相当于五个传感器,源源不断地收集素材,由大脑进行转换和运算,再由逻辑和三观进行加工处理和判断取舍,最终形成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三观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还有三观呢?这是针对社会科学领域而言的。如果说物质科学领域主要靠逻辑和实验的话,那么社会科学领域除了逻辑之外,三观也很重要。逻辑只是思考问题的方法,相当于“底层算法”,上面还应该有三观,相当于“顶层设计”。逻辑和三观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有的甚至截然相反。


文化艺术表面上是不讲逻辑甚至反逻辑的,旨在探索表达的各种可能性,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类的精神自由。社会科学或文化艺术虽然不是物质,但也是一种量子现象,能产生一种能量,对人的意识产生扰动,继而让人产生审美体验,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三观、选择和行为。因此,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也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没有学过逻辑或受过逻辑思维训练,甚至被有害的教育人为扭曲,导致思考问题毫无逻辑可言。某些群体的脑子里更是一锅浆糊,奇葩逻辑、神逻辑在目前的互联网争论中屡见不鲜。你会发现跟他们完全无法辩论,就像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样,如果你跟他们辩论,搞不好还会拉低你的维度。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和格局,心态和格局决定了看问题高度和广度。宇就是空间,宙就是时间,宇宙就是时间、空间以及其中物质的总和。在无限时间和空间的宇宙大尺度下,一切皆有可能。打开脑洞,能量才能进来;自我设限,人就无法成长。


其次,最好的办法是保持阅读、写作和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洞察能力,认知和洞察能力决定了看问题的深度和精度,以及建立连接、获取能量的能力。未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是知识和经验的竞争,而是认知和洞察能力的竞争,创业者尤其如此。我比较认同罗胖在跨年演讲中对创业者的重新定义:


  • 只要他试图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更多的人达成协作,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他就是一个创业者。



作者:张梦云,网名老猪,资深媒体人,起名、品牌策划和新媒体营销专家,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微信号:814009616。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